国家统计局2月24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有降,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涨转降,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 新华社发(王继林 摄)
房地产业是关系到民生的行业。回顾前10年,买到房的人绝大多数感觉自己“赚到了”,没有买房的不是后悔万分就是越来越买不起。告别“黄金十年”的房地产业,在“白银时代”依然风起云涌。记者近日从省统计局了解到,2017年,全省各地市“因地施策”,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供给端有保有压,需求端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市场呈现出房屋竣工量下降,商品房销售量保持快速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大幅减少的发展态势,商品房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
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
“幸亏没卖,幸亏没卖!不然得少赚多少钱呀。”谈起去年卖房的事,太原市民王师傅乐呵呵地感慨。
原来,2017年年初,王师傅打算把他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一处89.3平方米的房产卖掉,当时他给中介的报价是连家具电器一起卖92万元,相当于每平方米价格是1万元多一点。后来因为忙别的事情,王师傅把出售信息撤回了。
转眼到了年末,有中介公司打电话问王师傅的房产是否还卖,王师傅随口问了一句能卖多少钱,中介的回答却给了他一个惊喜:现在那个小区的房子普遍能卖到1.2万-1.3万元每平方米。
省统计局的数据似乎更为直观:2017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4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9.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357.5亿元,同比增长32.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8.5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达1225.7万平方米,比2016年末减少535.3万平方米,2017年也成为待售面积减少量历史最多的年份。
行业整体仍存在问题
尽管形势喜人,但山西省整个房地产行业依然存在一些绕不开的问题。
“资金、土地和新开工面积作为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三大先行指标,在2017年呈现出‘两降一增’的态势。”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告诉记者,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虽然同比增长5.6%,但作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的自筹资金同比下降19.6%。全省房屋新开工面积3305.8万平方米,是近6年来最少的一年,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和待开发土地面积下降都超过20%,先行指标持续走弱。
与此同时,山西省各地市由于发展阶段、发展能力等不同,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区域分化。11个地市中,太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施工规模、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省比重最高,均在30%以上,对全省房地产开发业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另外,2017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差为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2017年太原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在3.4%-7.9%之间,月度环比涨幅在0.2%-1.3%之间,房价上涨压力较大。
保持房产调控的连续稳定
如何才能保证山西省房地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认为,关键是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建立健全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上述专家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并着力解决专业人才、产业工人、拆迁安置居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
这位专家认为,各地市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净流入情况和商品房待售面积消化周期情况等,调整确定不同区域的住房用地供应量,根据住房的不同对象和商品房库存量的多少确定相应的供地比例、供地性质和不同的供地方式,缓解市场供需矛盾,降低住房价格上涨压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应积极引导本地房地产开发商尽快适应市场消费端的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在制度、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积极创新,从简单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