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为山西“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根据《方案》要求,未来三年内,山西将通过试点项目推动高质量住宅的建设与交付,完善配套支持政策,释放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质量优良、安全耐久、配套全面、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好房子”产品。
居住空间优化:更高层高与合理布局
《方案》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明确要求,住宅结构层高应不低于3米,这一设计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舒适的居住感受,还增强了空间的自由感和舒适度。同时,《方案》提倡户型方正、南北通透的房屋布局,避免缺角或多角的设计,确保建筑边界方正、空间开阔。通过增加室内自然采光、适当拉大楼间距、优化空气流通及温湿度控制,为居民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绿色低碳:立体绿化与生态优化
山西“好房子”建设鼓励采用屋顶、外墙、结构外平台等立体绿化方式,提高绿地空间利用率。在满足绿化率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植物配置体现本地植物资源的特点,尽量采用全冠移植,确保绿植无毒无害。苗木搭配需减少对低层住户采光和视野的影响,乔木树干基部外缘与建筑有窗面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草坪面积不低于20%,常绿乔木不低于30%。这些设计为居民创造了一个绿意盎然、清新宜人的居住氛围。
舒适与安全:隔音隔热与人性化设计
《方案》强调优化选用建筑隔声、隔热、隔味、保温、防水等材料,提升住宅的使用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通过采用高质量的隔音材料和先进的隔音技术,有效减少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干扰,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空间。此外,高层住宅需至少设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以满足紧急医疗情况下的出行需求。非接触式门禁系统、带除霾和热量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全屋水净化系统等设施设备的配备,进一步提升了居住的便捷性和健康性。
便捷出行:人车分流与智慧停车
在停车方面,《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配建汽车停车位(库),配建比例不低于1:1.2,车位面积不小于2.5m×5.3m,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小区内部道路设计需保证交通流线畅通,实现“人、车、非机动车”分流,有效解决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升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配套设施完善: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方案》明确要求完善配套设施,贯彻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教育、养老、公共服务、商业等配套设施需合理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公共厕所应科学设置。中小学校、养老托育、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需与住宅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全龄友好:室内外活动空间全覆盖
山西“好房子”建设注重打造全龄友好的室内外活动空间。方案要求合理配建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健身房、游泳池、儿童活动室等室内活动空间,以及健身步道、景观小品、风雨连廊、遮阴设施、球类运动场地、休憩桌椅、健身器材、康复训练设施、游乐设施等室外活动设施。这些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文化、游乐、健身、交往需求,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在小区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享受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
严格验收:确保高质量交付
“好房子”试点项目在验收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推行关键工序验收、停止点验收,逐户、逐间进行带水、带电、带负荷验收。涉水房间需进行防水层、面层两次蓄水试验,单体工程应抽取15%以上数量的外窗进行压力淋水试验。通过这些严格的验收措施,确保每一套房屋都符合高质量标准,为居民的居住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迈向宜居城市的未来
山西“好房子”建设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居民居住品质的全面提升,更是对未来城市宜居生活的积极探索。从居住空间的优化到绿色低碳的设计,从配套设施的完善到全龄友好的活动空间,再到严格的验收标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居民生活品质的高度重视。未来,山西将通过这些高标准的建设,为城乡居民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绿色的居住环境,迈向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