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太原楼市好像率先实现了买房”零公摊”的梦想!以招商蛇口新项目招商璟城为例,其释放的宣传资料在市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中介或渠道在推广这些项目时,常常打出“低公摊”乃至“零公摊”等极具诱惑力的旗号,试图以此吸引购房者的眼球。
然而,当我们转向查阅这些项目的官方宣传资料时,却发现其措辞更为谨慎和专业,多以“高得房率”、“约90%+得房率”、“约99%实得率”等作为核心卖点进行表述。
这不禁让人疑惑,“高得房率”和“零公摊”到底有何区别?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陷入开发商的文字游戏陷阱呢?
一、公摊面积与得房率:你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
公摊面积是整栋楼业主共同分摊的公共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公共门厅等。根据现行规定,这些面积会计入购房者的产权面积,导致实际可用空间缩水。
得房率则是衡量房屋“性价比”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套内建筑面积÷每户建筑面积×100%。例如购买100㎡房屋,若套内面积为80㎡,得房率为80%。当前市场上普通住宅得房率多在70%-80%之间,超过85%已属优秀。
套内面积≠实际使用面积!套内面积包含墙体、阳台等结构面积,而实际可摆放家具的“地毯面积”通常比套内面积再少8%-15%。这是开发商不会主动告知的第二重面积缩水。
二、中介“零公摊”与真正“零公摊”的本质区别
(一)消费者理想中的"零公摊":买多大住多大
对于很多业主来说,理想中的"零公摊"就是以套内面积作为房产计价依据,自己购买的面积就是实际能够使用的面积,无需为公共区域支付费用,即"我买多大就能住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电梯间、楼梯间、连廊等公共区域不再计入业主的产权面积,而是由全体业主共同共有,但不需要在购房时承担这部分面积的费用。
这是购房者对公平合理购房的一种期望,希望避免为无法直接使用的公共区域买单。
(二)中介宣传的"零公摊":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
然而,现在中介所宣传的"零公摊",并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
以招商时代主场新品样板间的97㎡和118㎡户型为例,开发商通过将一些不计入产权面积的部分赠送给业主,使得业主的实际得房面积接近所售面积,从而实现所谓的"零公摊"。
具体来说,这些赠送空间包括北向厨房(计一半面积)、设备平台(全赠送)、南向连通阳台(计一半面积)以及边户的L型挑檐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产权面积时,以往的电梯间、楼梯间、连廊等公摊面积仍然被计入其中,这些公摊区域并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购房者实际上还是为公共区域支付了费用,只是开发商通过赠送一些额外的空间,让实际使用面积看起来与销售面积相近。
因此,这种"零公摊"只是一种营销噱头,本质上是偷换了"零公摊"的概念。为了规避相关风险,开发商在官方宣传中更多地使用"高实得率"等口径,而绝口不提"零公摊",因为"零公摊"在现行的房屋面积计算规定下并不真正存在,可能会引发法律和宣传上的风险。
三、"高得房率"背后的潜在风险提醒
(一)赠送面积的实用性和尺寸问题
虽然开发商赠送的面积看似增加了房屋的使用空间,但购房者需要仔细考察这些赠送面积的实用性和尺寸。比如北向次卧空间较小,可能会影响实际使用,比如作为卧室时摆放家具会受到限制,或者只能作为书房、储物间等功能较弱的空间。此外,设备平台、防火挑檐等赠送空间的位置和结构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采光不足、通风不良等,影响居住体验。
购房者在看房时,不能仅仅被宣传中的"高得房率"所吸引,而要实地考察赠送面积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居住需求。
(二)防火挑檐能否封闭的风险
在一些户型中,边户会赠送L型挑檐等空间,很多购房者可能会考虑将其封闭,以扩大使用面积。然而,防火挑檐的封闭涉及到建筑安全和规划审批等问题。根据相关规定,防火挑檐具有防火分隔的作用,擅自封闭可能会影响建筑的消防安全,违反规划要求,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因此,购房者在购买此类户型时,需要向开发商了解清楚赠送的挑檐等空间是否允许封闭,是否有相关的规划和审批手续,避免在装修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三)产权和质量风险
开发商赠送的面积中,有些可能不计入产权面积,这意味着这些空间在法律上可能不属于业主的产权范围。如果未来发生房屋拆迁、产权纠纷等问题,业主可能无法对这些赠送面积主张权利。此外,赠送空间的质量也可能存在隐患,比如设备平台的防水、隔音处理是否到位,阳台的结构是否稳固等。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赠送面积的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房屋的质量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居住安全。
结语
"零公摊"听起来很美好,但在现实中,中介宣传的"零公摊"往往是一种营销手段,与消费者理想中的"零公摊"存在本质区别。"高得房率"虽然可能带来更多的使用空间,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风险。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华丽的宣传词汇所迷惑,要深入了解"公摊""得房率"等基本概念,仔细辨别开发商的宣传噱头,实地考察房屋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合同条款,避免掉入文字游戏的陷阱,理性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房屋。
当开发商用“赠送面积”营造出接近100%的得房率幻象时,购房者更需清醒:真正的好房子,不在于数字游戏中的“白得”空间,而在于每一平方米都权属清晰、功能合理、居住无忧。